原标题:泸水市:“抱团取暖”做大村(社区)集体经济“蛋糕”
近年来,泸水市坚持党建先行,加强组织引领,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通过采取“跨区域”异地置业方式整合村(社区)集体经济项目扶持资金,“抱团取暖”做大村(社区)集体经济“蛋糕”,取得较好成效。
仲夏的清晨,空气凉爽。记者走进泸水市大练地街道和谐社区子然优选生鲜超市时看到,各式商品整齐陈列在品类区域内,前来购物的群众络绎不绝。有买生活用品的,有买肉、买菜的,充满了生活气息。
子然优选生鲜超市综合楼项目于2019年底顺利开工,2020年12月底建成,占地9.8亩,建筑面积7880.1㎡,项目总投入3889.77万元。项目涉及的各个村、社区按投入原始资金分别占股2.53%至21.47%,这种抱团取暖、共同造血的试点超市给附近的居民和村民生活带来便利,带动了部分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务工的同时,还实现了企业和村(社区)集体经济共赢。
从大兴地镇自基村搬迁下来的和谐社区居民阿春妹自超市开业以来就在这里打工,工作半年多以来,她对老板给的待遇和与员工们的相处情况等都非常满意。她说:“我在这里上班半年多了,离家很近,选择在这里工作,可以边上班边接送小孩。工资也差不多,保底是2300元,加上提成有3000多元,在这里上班跟员工相处得也很愉快,很喜欢这份工作。”
泸水市受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交通条件等影响,可供开发的资源少,产业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无法单打独斗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多方调研、协调论证后,泸水市采取了“跨区域”异地置业的方式,整合和谐社区和30个村集体经济项目扶持资金,与和谐社区大型子然优选生鲜超市“抱团取暖”,共同造血。
泸水市大练地街道和谐社区党总支书记胡跃军介绍了相关情况:“ 现在通过这样‘抱团取暖’的发展方式,我们30个村和社区,每个社区集体收入最低可以达到16000元,最高已经达到了16万元。”收益所得主要用于党群活动场所、人居环境、饮水、交通等公益事业发展以及慰问困难党员、救助贫困户、资助贫困学生,补充村级组织运行经费及村干部创收奖励等。
泸水市“抱团取暖”、共同造血壮大村(社区)集体经济的新举措,有效拓宽了资源匮乏村的发展渠道,推动了城乡党建要素和资源的深度融合,实现了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泸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向文告诉记者:“这个异地置业‘抱团取暖’的模式,首先是从城墙坝超市这个项目中走出来的。目前除了城墙坝超市,我们也在购买优质资源、优质资产等方面做了探索。比如说,我们把各个村的资金整合起来,然后在异地安置点购买铺面,这样可以共同抵御风险,方便管理,还提升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张向文介绍了下一步的工作规划:“我们将按照州委州政府现在推行的集体经济倍增的目标,积极引导各乡(镇)、村(社区)充分融合资源,通过把各个村的闲置资金整合起来,统一在城区打造人才公寓项目,在城区开发优质的新能源项目,通过这种方式把集体经济不断增强壮大。”(苏丽 刘彪)